PO:产品经理( Product Owner )
定义:从职业角度来说,产品经理是为终端用户服务,负责整个产品交付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人,产品经理的职责是确保团队能交出靠谱的产品,把抽象需求,化为具体方案,从需求语言到系统语言的转化,构思设计到用户实际使用,产品经理要负责整个流程,包括需求分析、范围评估、功能规划、制品迭代、测试验证、培训交付等 。
⚖️ 履职规范
一、售前支持
1. 提供解决方案和功能评估
场景:👀
销售有需求线索,告知在潜在客户对产品表现出兴趣,但还没有深入了解的时候,产品经理协助销售参与到与客户的沟通中,通过面对面交流、问卷调查、电话访谈等方式,收集客户对于产品功能、性能、价格、服务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,当然最后,我们每个产品都应该具备方案宣讲的能力。
🦴 输入
这个阶段, 可能只是项目线索, 会有销售提供的 客户文档
, 功能清单
, 规划方案
, 技术协议
,竞品调研
等...
🎗️ 输出
01-项目方案-建议书
|02-方案宣讲ppt
|03-功能范围评估表
|04-客户信息资料记录归档
2. 行业类品研究和竞品调研(产品化前身)
场景:👀
关注本行业及潜行业的市场动态,学习行业产品、定期同行同事研讨交流等。例如,在接到一个非钢项目线索或者客户需求时。不但要关注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产品动态,对于跨行业与我类同项目产品化的产品,也要分析其优势和不足,提升自身产品力。
🦴 输入
这里其实回归到了产品本身,无论是从解决用户聚焦的痛点场景而提供解决方案也好,还是从项目产品化转型也好,它都是一个相辅融合的过程,通过整合 同行业务产品分析
、自身项目案例沉淀
、跨行业标品调研
等。
🎗️ 输出
05-产品方案白皮书 ppt
|06-产品方案白皮书 word
3. 售前培训
场景:👀
产品经理为销售团队提供关于产品功能、特点、使用方法、适用场景等全方位的知识培训。培训形式可以是方案宣讲、文档视频、操作手册等多种方式。
🦴 输入
一方面来自销售部门的培训诉求,另一方面来自客户对接的培训需要。
🎗️ 输出
07-培训计划(售前)
|08-培训资料
二、产品规划与设计
1. 解决方案定制(常态)
场景:👀
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,产品经理需要根据客户的业务流程、组织架构、资源等情况,结合产品的功能特点,为客户定制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。这通常涉及到多个产品模块的组合、配置,甚至可能需要与其他第三方系统集成。
2. 用户需求调研
场景:👀
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用户需求,如用户访谈、问卷调查、焦点小组等。例如,对于一个新的项目需求,产品经理与不同干系人进行面对面沟通,了解他们需求的痛点和期望,比如业务流程健壮性,操作的便捷性、客户场景体验性等。
🦴 输入
这个节点,可能是一些项目线索,也可能是一些客户的需求文档,也可能是一些客户的反馈,更甚可能是预立项的项目,需要提前介入实施确定项目范围和实施计划的阶段,并且调研中,要逐步输出和完善每一阶段的需求调研报告。
🎗️ 输出
09-需求调研计划
|10-需求调研报告
3. 产品功能规划
场景:👀
基于用户需求和产品策略,规划产品的功能模块和特性。以物流产品为例,产品经理确定包括车辆管理、司机管理、运输计划、电子围栏等功能模块。根据客户反馈和业务需求的响应,对功能进行优先级排序,优先开发核心功能和对用户价值高的功能。
🦴 输入
根据调研摸排的情况,整理的资料,客户项目信息的收集,需求点的佐证和确认,原系统建设的参考,客户业务的闭环等。
🎗️ 输出
11-需求规格说明书
|12-详细设计说明书
4. 产品功能设计
场景:👀
为了更好的为客户负责,也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研发团队,优质是产品功能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,也是考究一个产品经理把控细节的能力体现。例如:同样对于一个物流系统,产品经理对它的整体产品架构、功能模块、业务流程、原型交互、数据字段设计等。
🦴 输入
根据整体跟客户梳理确认需求规格说明书,亦或详细设计文档,从点到面,也从面到点,形成闭环。
🎗️ 输出
13-功能模块清单
|14-产品原型图
|15-产品流程图
|16-产品架构图
三、产品协同与推进
1. 制定产品计划
场景:👀
在产品开发前,与开发团队、测试团队等相关人员共同确定项目的产品计划。明确项目的各个阶段、里程碑和交付时间。例如,对于一个软件升级项目,在项目开发阶段,每个阶段设定具体的时间节点和交付物。确定项目所需的资源,包括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,并进行合理分配,避免过渡设计。如根据开发任务的难度和工作量,按时衔接对应的产品迭代。
🦴 输入
根据项目计划,规划产品计划,也可以通过客户整体计划,倒排产品计划,侧推项目计划。
🎗️ 输出
17-产品计划
2. 创建产品需求
场景:👀
在软件开发过程中,每个角色的实施动作,都有一个源头,对于我们产品驱动的项目而言,需求就是源头,需要产品经理,根据产品计划,分解创建对应的产品需求,以便于各角色基于产品需求,开展项目上下游的协同工作。
🦴 输入
基于用户需求,规划创建产品需求(研发需求)。
🎗️ 输出
18-产品需求(禅道)
3. 需求评审
场景:👀
由产品经理作为主持人,开展需求评审工作,向研发人员详细阐述产品的需求和功能设计,确保他们理解产品的目标和业务逻辑。例如,对于一个新的软件功能模块,产品经理与研发团队进行需求评审会议,讲解功能的具体要求、业务流程和技术实现要点。在开发过程中,及时解答研发人员的疑问,协调解决技术难题。同时,根据研发进度和实际情况,合理调整产品需求和计划,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。
🦴 输入
基于项目计划,迭代计划,产品计划,变更需求,研发诉求等输出禅道评审流程的记录。
🎗️ 输出
19-评审记录(禅道)
3. 需求变更
场景:👀
在开发过程中,作为桥梁解决角色之间需求阻塞的问题。例如,当需求出现变更问题时,产品经理提供必要的需求讲解和禅道变更记录,推动问题的解决和开发工作有效推进。
🦴 输入
基于变更需求的场景,输出禅道变更评审流程的记录,包括蓝湖原型的变更记录和变更内容标记。
🎗️ 输出
20-变更记录(禅道 & 蓝湖)
4. 需求关闭
场景:👀
完成测试的迭代模块,产品经理需要验证确认,完成功能闭环的,要及时关闭需求,同项目经理达成一致。
🦴 输入
产品需求完成,测试通过以后,产品经理经过验证,符合需求关闭条件,应及时关闭相关需求。
🎗️ 输出
21-关闭需求 CLOSED(禅道)
四、产品上线与跟踪
1. 产品上线准备
场景:👀
在产品开发完成后,协助项目经理,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上线前的准备工作。与开发团队、运维团队合作,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进行最后的测试和验证,包括功能测试、性能测试、安全测试等。同时,进行产品的上线文档编写和发布,以便客户能够快速了解和使用产品。
🦴 输入
产品需求完成,测试通过以后,产品经理经过验证,符合需求关闭条件,应及时关闭相关需求。
🎗️ 输出
22-操作使用说明书
|23-客户培训计划及签到表
2. 上线跟踪和反馈收集分析
场景:👀
产品上线后,持续关注和跟踪客户的反馈和评价。通过客户反馈,收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,完善及维护需求池。对客户反馈进行分类和分析,找出共性问题和关键需求,及时反馈给开发团队进行优化和改进。
🦴 输入
上线跟踪阶段,输入的需求信息更多来源于业务方的反馈,测试的跟踪验证。
🎗️ 输出
24-需求池
五、数据的分析
1. 数据指标定义与监测
场景:👀
如果是使用我们的平台作为基座,根据产品的目标和业务需求,确定关键的数据指标,如用户活跃度、功能使用率等。例如,对于一款业务系统,实时或定期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。这一块的功能平台已做了插件实现,产品关注即可。
🦴 输入
通过统一平台集成的系统,根据产品的设计或者业务的观测点,可以深层柯厘度的进行埋点统计,我们的产品需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形态就好,对于这个输出,不做强求,但希望有这样的意识。
🎗️ 输出
25-数据分析表和结论(非平台集成不强求)
六、关于定位的问题
知乎上有个比较精简的分类,我觉得还是比较贴切,可以适当照照镜子。

1、产品视角
产品视角
来看,产品经理首先要懂用户,理解用户,会做用户调研
和访谈
,会构建用户画像
。
其次,他是一个需求分析师
,要能挖掘
用户潜在需求或真实需求,能对需求的价值进行判断。
最后,他是一个产品设计师
,要会画原型图
、会写文档
,对需求进行评审和交付
。
2、职业视角
职业视角
来看,产品经理首先是一个需求管理者
,内部外的所有需求都会汇集到产品经理这里,需要产品经理对需求进行真伪判断
、价值评估
、优先级排序
、评审
、研发、上线等管理工作。
其次,他是一个产品管理者
,负责多个产品线的规划
。
最后他可能是一个项目管理者,负责全过程对需求分析
、方案评审
、研发追踪、上线验收等。
3、自我视角
自我视角
来看,产品经理是一个产品工作者
,负责分析用户需求
,或把有价值的需求设计成产品;或者是一个产品缔造者
,与完成本职工作相比,还融入了一些自己价值的需求
。像 乔布斯 这样伟大都产品经理,用他的产品改变了世界。
不论选择从哪个视角看待产品经理,都需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
搞清楚,而不仅仅只会画原型
、写文档
的工具型
产品经理。
TIP
😊 未完待续,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,更深度的解读和定义,我希望我们的产品伙伴,共勉之。
✨ 产品 Leader
产品负责人不再是长期陷入某一个点的时间周期内,而是需要整合产品资源,基于整体层面的动态调配和支撑产品组的输入输出,围绕公司及部门整体需求下的,售前支撑,项目建设,项目产品化沉淀,以及产品组培训管理等内建工作。
要求及期许:
由组长拟定小组管理体系和考核标准,明确小组的职责和目标,上报部门确认,最终完成小组管理标准化体系化落地,评审定版,版本管理,上传语雀,上报公司归档批复,部门对小组预期要求,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;
1. 管理思想
场景:👀
管理是一种行为和动作,执行的目的和过程,应该都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和参考依据。认知,执行,验证缺一不可,我们的管理人员,需要做好角色转变,首先要提升和改变自己的认知,然后要去理顺章程,理顺了,再去说,人、事、物如何去有效调配管理,管理不能仅浮于表面,也不是某一个点的问题,而是基于面的,网状的,立体而发散的,要尽量的让自己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,用好的,优秀东西,同化和影响,引导,做这些之前,你可能需要深入了解被管理的人员,他们的能力,擅长的领域,工作的安排,专业的输入输出,优点以及缺点,甚至是他们的诉求和成长以及发展和价值。
🦴 输入
公司及部门对于专业组管理要求,年底公司各组织人员的人才盘点动作,但希望各负责人把这一块做的超出预期,莫要流于形式的交作业,而是真的在其位谋其政,有一些自己的思考,沉淀,总结和章程在里面。
🎗️ 输出
01-人才盘点章程
|02-人才模型(方法)
|03-人才分类(依据)
|04-小组管理办法
|05-考核标准
尔后由 TEC 小组参与评审后定稿公司级终审。
2. 管理动作
场景:👀
小组管理应该做哪些事情呢?应该有哪些事件源和动作协同呢?如何穿针引线的去引导和合力呢?对管理动作的执行,有哪些动机和预判呢?对于认知和能力,如何扁平化达成共识呢?我们的管理者,不妨好好思考一下,它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。
🦴 输入
可能是售前的需要,可能是标准化体系的内建,可能是能力成长的需要,也可能是工作的把控、成员的援助诉求、业务支撑点的洞察、离散性的产品问题等等,不一而足;
🎗️ 输出
06-小组分享培训计划
|07-小组双周会及成员问题跟进表
分享培训频次(至少月度 2 次
),主题方向(方法论,工作流,业务方案等等),分享资料归档并上传语雀,成员分享培训评价管理,汇总归档;
小组双周会,成员两周工作情况互通,遇到的问题,需要协助解决的事项,输出待解决事项清单(提出人,内容类别,内容详情,解决时间,解决人),上传归档及跟进解决,双周会不要求会议纪要,但是要有 成员问题跟进表
。
3. 管理人员
场景:👀
部门计划将人员调配的权限,逐步下放到专业组负责人手里,后面组织结构的响应公司战略部署部门做动态调整,拉通专业组和项目组的高效协同,使小组管理者对成员工作有直观的洞察(能力/态度),建立 T 型管理梯队。
🦴 输入
人员的调动依据一定是项目计划和调动事件源,根据项目计划调动的人员安排,需上报部门记录和确认,同时,要去识别人员空闲率。避免忙的忙死,闲的闲死,后续根据职级跟指标相挂钩。
🎗️ 输出
08-项目人员配置表
|09-资源日历表
4. 培养和晋升
场景:👀
每个人的认知,能力,经历,沟通力,理解力,学习力都不一样,我们的管理者,如何把这些基于点的优点,树立榜样,作为标品和基线,提升和补缺典型的缺点,并且在这个过程中,为组织产出和留存,可识别的,直观的,有价值的沉淀,思考,和创新。比如一个产品,方案编写和演讲的能力,就是一个典型,如何去培养典型的能力。
小组成员能力培养,要定指标,定要求,有培养计划和课题,结果可验证,如业务域,演讲能力,方案能力,需求管理能力等等,用输出沉淀和结果说话(也会作为晋升依据);专业管理人员,需跟成员明确梯队匹配分级,未来我们配合人力资源把人员职级细化,明确晋升路径。
Core
TIP
对于一个合格且优秀的组长,一定要是制度流程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,上传下达,上行下效,尽力尽心尽责的做好职能管理,树立好的标杆典型,杜绝劣币淘汰良币的情况发生,所以在这个过程中,就要做好检查,有效监督,积极纠偏,努力去做提升。把事、人、情分开来看。我们的组长,不但要对项目的输入输出有哪些洞若观火,还应该对输入输出到什么程度了如指掌,再好的制度、流程、规范,没有检查监督,纠偏和优化,最后就会不了了之流于形式。管理角色需要提升自己的认知,打败自己心理的矫情和软弱,规避本位主义的趋利避害,才是迈向管理角色坚实的一步,应该用更健康的心态去看待和开展管理工作,最终的目的,都是为了精益赋能,降低沟通和试错成本,而不是为管理而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