测试用例设计标准
编写目的 👀
测试用例 是为项目需求而编制的一组包含测试输入、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的文档,以便测试某个程序是否满足客户需求。
测试用例 是测试工作的指导,是软件测试质量稳定的根本保障,评估测试结果的基准。有一份用例来指导测试执行,可以在测试人员疲累的时候起到一个牵引作用。
编写用例的过程中,通过熟悉需求,对系统架构或业务有更深入理解。
为什么需要测试用例
🔔 所以:
测试用例
一定要写,颗粒度视情况而定。针对测试人员少,上线时间紧的项目,可只做思维导图列出测试点。
适用范围
参与软件产品测试的各测试工程师。
测试用例编写流程
主要分为以下四步: 👀
1) 需求分析 -> 提取测试点(结合测试策略制定);
2) 提取测试点(结合测试策略制定) -> 测试用例编写(结合功能用例设计方法);
3) 测试用例编写(结合功能用例设计方法) -> 测试用例评审;
4) 测试用例评审。
需求分析
提取测试点
测试人员根据需求的澄清
、产品原型
、需求验收标准
等
提取测试点
,梳理成思维导图
形式,方便的编写用例
。
第 1 步:依据需求梳理功能及功能点;
第 2 步:通过测试理论方法及经验,梳理测试点;
第 3 步:挖掘隐性需求,覆盖非功能测试层面。
测试策略标准
具体内容详见上文中的 《测试策略设计》 章节。
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文档
具体内容详见下文中的 《测试用例设计》 章节。
测试用例编写
模块划分
用例颗粒度划分规范
用例颗粒度原则:测试用例是执行的最小实体。
用例划分基本原则是以最小功能模块来划分,为保障用例的可执行性、覆盖度,规范编写用例的粒度要求如下:
另一种用例划分维度:
倒排计划测试计划,一天按照 50
个用例排计划,结合测试策略中价值排序,结合功能的优先级输出用例!
用例编写要求规范
用例编写最基本的要求:
1.具有清晰名称、前提条件、操作步骤、期望结果的;
2.可被他人理解的;
3.可被他人执行的。
具体要求
测试用例数量标准
需求点数
测试用例的数量不少于需求点数量。
核心功能
核心功能点用例数量必须大于非核心功能点用例数量。
等价类、边界值的数量参照
- 有效用例的数量>=最大有效等价类(含有效边界值)数量;
- 无效用例的数量>=所有无效等价类数量之和;
- 用例数量>=最大有效等价类(含有效边界值)数量+所有无效等价类数量之和。
测试用例 checklist 自检 👀
用例有效性
遵守如下法则:
1.需求点 100%被覆盖;
2.被测功能点或控件 100%被覆盖;
3.必须验证正确性操作、正常数据和可能导致出错的数据、操作;
4.有数据值域的必须考虑数据值域覆盖:边界值、等价类;
5.所有边界值都必须覆盖;
6.等价类必须包含有效和无效等价类;
7.等价类各子类不存在交错以避免冗余;
8.等价类的使用避开边界值;
9.所有等价类都必须覆盖(等价类数量过多导致超过测试成本的,优先考虑有效等价类,然后根据数据使用频率、几率高低分优先级,高级优先覆盖,同时考虑自动化测试);
10.用例可以直接执行或易于准确执行;
11.用例中的数据或描述不存在二义性或多义性,不会因执行人不同而产生不同执行结果;
12.用例有明确的预期结果能够用于准确判断是否符合要求;
13.集成用例必须包含打开系统和退出系统的验证;
14.业务用例必须考虑不同模块数据和业务的一致性;
15.含数据库部分必须包括数据库的验证;
16.核心功能点必须被覆盖多次 -> 是否重复,原则:少的用例覆盖多的功能点;
17.用例设计必须提供设计思路、策略以便于评审和将来复用(含用例设计方法思路、数据分类等)。
用例可执行性
注意:🔔
1.操作步骤的描述,是否清晰、易懂;
2.操作步骤是否充分和必要,并具有可操作性;
3.测试用例的检查点是否明确、充分和可操作。
测试用例评审
按照现有的测试用例评审模版评审。[候补]
用例维护规范
测试用例编写完成后,应对测试用例进行持续的维护:
1.新项目需求变更
,应及时对测试用例进行修改;
2.维护期项目,可根据项目组情况周期对用例进行维护;
3.所有发现的 bug
和故障,基于测试用例无法发现,需转化为测试用例
;
4.平台产品发布后的三个工作日内
,需将项目用例根据具体情况归入产品功能用例库下。
测试用例执行数量标准
执行标准
每个小时 执行 6
个测试用例,一天 按 8
小时算,**一天 **按照 50
个用例倒排计划,结合功能的优先级输出用例。